一、确实没钱还会成老赖吗
倘若确实欠缺偿还的能力,并不一定会被界定为“老赖”(失信被执行人)。
其一,所谓没有偿还能力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出于主观意愿去逃避债务。在执行的程序当中,被执行人理应主动向法院申报自身的财产状况。倘若经法院核查,确实不存在可供执行的财产,那么法院将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然而,要是具备履行的能力却坚决不履行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像是隐匿财产或者转移财产这类行为,才会被归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当中,从而成为“老赖”。与此同时,即便当下暂时没有偿还的能力,也应当积极地与债权人进行沟通交流,尝试达成执行和解等事宜,以此来彰显出积极履行债务的态度。
二、被限高后确实没钱还能解除限高吗
被限高后确实没钱还,存在解除限高的可能。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若能证明自身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且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等材料,表明自己无履行能力并非故意逃避债务,法院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解除限高。
此外,若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按协议履行相应义务,或者提供了有效担保且申请执行人同意,也可请求法院解除限高措施。但需注意,一旦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而不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可再次对其采取限高等执行措施。所以要积极与法院和债权人沟通,如实说明自身经济状况,争取妥善解决债务问题与限高限制。
三、被认定老赖后还有什么翻身机会
被认定为“老赖”(失信被执行人)后仍有翻身机会。首先,最直接的办法是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包括偿还债务、支付违约金等。一旦全部履行完毕,法院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信用得以恢复。
其次,若确实因生活困难无力一次性履行,可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按照协议逐步履行义务。执行和解期间,法院可以决定对其暂缓采取失信措施。
此外,若能证明存在不应被纳入失信名单的法定情形,比如已履行义务却未及时删除信息,可向法院提出纠正申请,经审查属实后,法院会纠正错误,将其从失信名单中移除,从而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
当探讨确实没钱还会成老赖吗这一问题时,其实背后还有不少要点值得关注。即使确实没有偿还能力,但如果存在拒绝申报或虚假申报财产等恶意逃避债务行为,依然可能被认定为老赖。而且成为老赖后,不仅个人信用受损,在出行、子女教育等多方面都将受限。若之后有了还款能力却仍拒不执行判决,法律的惩处会更加严厉。
